跟孩子们讲《白蛇传》
这几天跟孩子们讲《白蛇传》的故事,讲到最后白娘子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,兄弟俩都有点难过。8岁的老二本来就更感性,听得眼角都湿了;11岁的老大看神情,心里也不平静。
我想这或许正好可以趁热打铁讨论一下,于是问:“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对吗?还可以有什么不一样的结局吗?”
沉默。
可能这问题太难了。于是我换了个问法:“那法海做错了什么吗?”沉默了一会,老二打了个哈欠:“没意见。”他喜欢听故事,但对这些讨论恐怕就没兴趣了,只有老爹才这么爱从各个角度分析。
不行,还是得用孩子的角度来提问:“法海是好人吗?”
这下终于有响应了。老二马上答:“是坏人。”老大搔了搔头:“既好也坏——因为他既收伏妖魔,也打压好人。”老二又跟了一句:“法海明知道白娘子是好妖精,还要镇压她。”
我问:“那如果白娘子是坏妖精呢?”
老二愣了下:“让我想想……还是有问题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因为这样一来,那她的小宝宝就没妈妈了。”
好吧,这的确是孩子的角度,爸爸也没想到。“那我们继续假设:如果白娘子还没孩子,她和许仙只是在谈恋爱,那法海可以镇压她吗?”
老二一时答不上来,老大说:“也不可以吧?许仙和白娘子挺幸福的,又不希望她被镇压,法海如果觉得白蛇对许仙不利,那至少也得征求许仙的意愿啊。”
我接过话头:“所以,哪怕白蛇可能对许仙不利,但只要许仙自己心甘情愿,别人就都不能干涉,是吗?”见兄弟俩都点点头,我再问:“那么,假如许仙是被蒙蔽了呢?毕竟他是肉眼凡胎,可能被妖精鬼迷心窍了都不知道,那么这时候,他的意愿还重要吗?”
又是沉默。他们可能被老爹的问题搞晕了,这种个人意志的问题可能对他们来说还很难理解。于是我再换个说法:“假设将来你找了女朋友,爸爸妈妈却说她是妖精,要你跟她分手,你会觉得怎么样?”
老二嘟囔:“我又不想结婚。”老大说:“爸爸只是说假设,何况找女朋友也不一定结婚啊。”他转头说:“爸爸,不过我也觉得你这个问题没有意义,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是不是妖精,那也是我们自己更清楚啊。”
很好,《白蛇传》的故事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传统家长制的价值观一致的:许仙本人的意愿似乎根本不重要,只要以“我都是为你好”的名义,法海就可以不顾许仙的反对。其实法海在意的并不是许仙本人的幸福,因为白娘子如果嫁给王仙、李仙,法海也会反对的。
那我们再作另一个假设:如果白娘子那时还没遇见许仙呢,法海可以镇压她吗?
老二思索了一下:“还是不行……因为她是好人啊。”那问题是:怎么证明她是好人呢?“她又没做坏事。”
那么问题来了:她被镇压究竟是因为什么?如果白娘子是人、或已经修炼成人,不再是妖精了,她和许仙的结合有问题吗?
老大听到这里,忽然冒出一句:“法海对白娘子有种族歧视!”
我们一下子都笑起来。虽然这说法是很好笑,但确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接近问题的本质:虽然表面上看,白娘子被镇压,是因为她水漫金山,伤及无辜,触犯了天条,但她从一开始遭法海敌对,并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,而是因为她的身份(她是谁)。
人们之所以同情她,恐怕也是在这一点上,因为这违背了我们的道德直觉和社会规范:一个人受到惩罚,不应该是由于其身份,而应基于其所作所为。
从现代理念来说,就算怀疑她可能干坏事,但在她实施之前也不应治罪。《大话西游》里唐僧说:“悟空说要吃我,只是一个设想,还没有变成现实,他又何罪之有呢?”虽然看上去像是笑话,但治罪的依据确实是行为而非想法,更非身份。
在白娘子这里,“妖精”是她的身份,但“好坏”是她的道德与行为——这就好比我们都是中国人,但中国人这个身份并不确保此人一定是好人或坏人。
这些可能对他们来说还是太抽象了点,不过“好人/坏人”孩子天然就懂,我于是又问:“在‘好妖精’和‘坏人’之间,你们选哪个?”
没有悬念,他们都选了“好妖精”,但为什么呢?老二说不上来,只是说:“都知道是坏人了,谁还会选呢?就因为是人吗?那到处都有人啊。”老大笑嘻嘻地说:“但白娘子又为什么要选许仙呢?他看着也很普通啊。”也是,如果白娘子是人,那像她这样的女神,可能许仙也高攀不上呢。
老大又想到一个问题:“在牛郎织女、《宝莲灯》、《白蛇传》这些故事里,都是凡人男性和仙女或妖精结合,但为什么到最后,受罚的都是女方呢?像《宝莲灯》里说仙女下嫁凡人就是过错,但如果是这样,男方没有错吗?”
这倒是的。如果在《白蛇传》的故事里,白娘子因为妖精的身份而受镇压,那么在历史上,通常都是试图高攀的男性才遭严厉惩处——比如在美国种族不平等时代,黑人男性想娶白人女性,那几乎会遭到歇斯底里的反对。但在中国的故事里,似乎无论是农民(牛郎)、书生(刘彦昌)还是药铺学徒(许仙),男性都免于惩罚,三圣母下嫁是“有辱门风”,而白娘子又被判为妖精。
所以说到底,这些故事原本就是在一个男性文化主导的社会中生成的,从不断重复的母题也可以看出,这是一再出现的悲剧。中国人潜意识里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,所以对主角寄予无限的同情。然而,人们能对抗“天条”的,也只有家人之间的“情”——在这一意义上,“大团圆”的结局也是中国社会深厚的伦理期待。
这些恐怕孩子们还理解不了,但他们都本能地知道要“救妈妈”。像白娘子的儿子那样要考中状元之后,才从雷峰塔下救出母亲,对男孩子来说还不够热血,沉香“劈山救母”才英雄。
当然,现在时代是变了,他们可能没机会当上小英雄,但等他们长大了以后就知道,自己不仅有可能成为许仙,也可能成为白娘子这样的角色,甚至一不小心,也会变成法海。到那时候,但愿他们记得小时候爸爸给他们讲过的故事。